菌种是用于发酵过程中作为活细胞催化剂的微生物,是指食用菌、工业菌、农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其中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菌株是一种菌类系列中一个品种,表示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种培养,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每一个微生物纯培养都可称一个菌株。
各种单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利用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再用酸水解法使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彻底水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为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物质),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深浅的程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在540nm 波长下测定棕红色物质的消光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多糖水解时,在单糖残基上加了一分子水,因而在计算中须扣除已加入的水量,测定所得的总糖量乘以0.9 即为实际的总糖量。
钾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一般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钾。但是由于高钾对心脏是有抑制作用的,当身体内钾的含量过高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危害,轻者四肢、嘴角麻木,心率减慢低于60次/分钟;重者会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因而需要钾单元素溶液标准物质进行检测。
天然Ig分子含有四条异源性多肽链,其中,分子量较大的两条链称为重链(heavy chain,H),而分子量较小的两条链称为轻链(Light chain,L)。同一Ig分子中的两条H链和两条L链的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
具备缓冲作用的缓冲溶液,通常针对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酸和碱,能够起到防止溶液PH值产生一定变化的良好作用。一般来说,弱酸以及其盐溶液混合而成的溶液、弱碱与其盐溶液进行混合的溶液等,都可以被称为缓冲溶液。能够产生对酸的缓冲作用,是由于其中的弱酸根离子的原因。如果向该溶液里面滴加定量的强酸物质,氢离子势必要被弱酸根离子消耗完。这样就能维持PH的固定值,使其不会变化。如果加入适量强碱,溶液里的弱酸会消耗氢氧根离子,从而阻碍PH发生改变。
培养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细胞以胰酶消化计数后,用细胞计数测出细胞密度,每孔接种 5×104 个细胞,添加细胞培养液至 500µL。通常情况下,该接种量的 H1299 或 293T 细胞在感染后第 3 天可生长至 80%-90% 融合度。(接种目的细胞时,请根据细胞的实际生长速度调整接种量,使目的细胞感染后第 3 天生长至 80%-90% 融合度)
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半定量的Western是初步鉴定蛋白质最方便也是最通用的方法。
细菌的芽胞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胞不着色(芽孢呈无色透明状)。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还需要加热,以促进芽孢着色。当染芽孢时,菌体也会着色,然后水洗,芽孢染上的颜色难以渗出,而菌体会脱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孢,便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