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38g/100ml),分子量68kD,等电点4.8,含氮量16%,含糖量0.08%,仅含已糖和已糖胺,含脂量只有0.2%。白蛋白由5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35个半胱氨酸组成17个二硫键,在肽链的第34位有一自由巯基。白蛋白可与多种阳离子、阴离子和其他小分子物质结合。牛血清蛋白溶液可以作为测量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曲线用。
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水流。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准确到达终点为止。
自然界中,质粒是在营养充足时出现的,它在结构、大小、复制方式,每个细菌的拷贝数,在不同的细菌体内的繁殖力不同,在菌种之间的转移力等方面都会变化,可能最重要的是质粒所携带的特征的改变。大多数原核生物的质粒是双链环状的DNA分子;但是无论是在革兰氏阳性还是阴性菌体内都可以发现线状质粒。质粒大小变化很大,可从几个到数百个kb。
当细胞所处温度低于0°C时,细胞脱水,细胞中可溶性物质浓度升高,并在细胞内形成冰晶,冰晶的大小对细胞的影响是不同的,大冰晶容易造成细胞膜、细胞器的损伤和破裂,故造成复苏出来的细胞存活率、状态等与冻存前的状态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在冻存细胞的时候会采取两个措施,一加入低温保护剂,二,慢冻细胞。
目前多数实验室培养基灭菌后会放置水浴或者烘箱中,需使用的时候拿出来直接倒板。但培养基静置时间不宜过长,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静置时间过长,培养基中琼脂可能会少量凝固,形成类似絮状析出。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原理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对照品(标准品)是执行药品质量标准的实物对照,是量值传递的重要载体,是用来检查药品质量的一种特殊的专用量具、测量药品质量的基准、确定药品真伪优劣的物质对照,也是作为校正测试仪器与方法的物质标准。